为了提高收视率,美网搞起了恋爱真人秀
- 发布于:2025-08-30 22:19:17
- 来源:NBA直播吧
网球赛场上或许名流云集,但把一档恋爱真人秀搬到赛场上,尚属首次。
作为年度最后一项网球大满贯赛事,2025年美网不仅创造了网球历史最高奖金,更是大胆的把一档名为《Game Set Matchmaker》的恋爱真人秀节目,搬到了比利·简·金国家网球中心。
图源:New York Post
那么,将赛场变成爱情故事的舞台,美网图什么?
2025年的美网,变了。
首先是最直接的——钱。本届美网总奖金池高达9000万美元,比去年的7500万增长了20%。单打冠军奖金涨到 500万美元(约3590万元人民币)。
而哪怕正赛首轮出局的选手,也能拿到11万美元(约79万元人民币),对8位闯入正赛的中国大陆球员而言,这几乎等于近80万元的收入保障,止步第二轮的王欣瑜则能拿到近110万元。
图源:美网
其次是赛制。混双改制回归,被安排在正赛开打前的Fan Week且两天内打完,冠军奖金直接抬高到100万美元,较去年暴涨5倍。
表面上看,超高奖金是对混双项目的重视和激励,但背后其实更是一种「明星营销」。签表从32对缩减为16对;其中8对是凭单打综合排名直接入围,另8对则依靠外卡产生。
图源:美网社媒
这也意味着许多专业双打选手无法入围,赛事的竞技性和公平性受到了质疑。多位网坛人士都表示,改制后的混双从大满贯变成了表演赛,最后夺冠的选手之一埃拉尼更是直言:
「这个冠军献给无法参加比赛的双打选手,这个冠军也属于他们。这就像奥运禁止真正的跳高选手参赛,却强迫篮球员去跳高,只因为这样更有看头。若真要这样做也行,但别给他们颁奖,举办大满贯的赛事却不让双打选手参赛,根本是将他们逐出自己的运动项目,这太不公平。」
不过从粉丝反馈看,美网这次的混双改制收到了效果。许多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花小钱就能看到顶级单打球星的混双表演,性价比极高。美网官方数据则显示,两天的混双赛事吸引了超过7.8万名观众,创下新纪录。
而除去奖金和赛制,美网还在转播层面带来了惊喜。今年ESPN首次启用Mindfly可穿戴摄像头,展现球员的第一人称视角,这是网球大满贯赛事的首次尝试。
图源:Mindfly官网
不过没人想到,在这些改动之外,美网最具争议的「创新」,竟然是把一档恋爱真人秀搬进了赛场。
这档恋爱真人秀节目叫《Game, Set, Matchmaker》。
从名字就能看出,是有意把网球和恋爱真人秀的语境揉在一起。拍摄在赛事开始前一周的Fan Week中完成,但播出时间则贯穿整个美网,首集8月24日上线,最后一集将在9月7日女单决赛当天播出。
图源:美网社媒
起初,节目的设计是这样的:女主是24岁的伊拉娜·塞达卡,是一位来自长岛的前花滑冠军、普拉提教练和网球爱好者。她将与七位男嘉宾在美网场地约会,每集结束时,会有一位男嘉宾被淘汰。大体上,这种形式与《单身汉》这种美国主流恋爱真人秀类似。
那么,为什么说是「起初」? 因为就在美网开打的前三天,官方「悄咪咪」把整个节目的内容都改了,宣传口径变成了「跟随、纪录8对情侣在美网Fan Week的首次约会」,但没有对内容变动做出解释。
彼时这个节目首次官宣时,就引发了大量球迷群体的不满,负面舆论满天飞。在舆论压力下,美网对内容做出了改变。相比最初的形式,新节目中「恋爱真人秀」的味道少了不少。
官宣推文评论区中都是这类评论 图源:X.com
既然遭遇舆论反噬,为何不干脆取消?答案也离不开一个熟悉的词——钱。
《Game, Set, Matchmaker》的主赞助商,是美网的官方合作伙伴杜贝尔龙舌兰和酩悦香槟。某种程度上,这档节目就是为这两家品牌量身打造的激活场景。在播出的首集节目中,已经能看到大量杜贝尔龙舌兰的露出和激活,包括广告牌、真人秀主角们喝的饮品等等。直接取消,意味着完不成客户的KPI。
图源:节目截图
换句话说,这档「恋综」本质是美网的一次商业激活,把赛事当作容器,在赛场外创造更多场景。但是,美网的下个问题也就来了:如何在娱乐化与赛事核心之间找到平衡。
美网把恋综搬进大满贯赛场,乍一看有些「离经叛道」,但背后也有一套逻辑。
据美国网球协会(USTA)的报告显示,2024年美国有近2570万人打网球,创下历史新高。但在收视层面,职业网球依然远不及橄榄球、篮球等运动,且美网收视率有下降趋势。
图源:USTA官网
2022年,美网女单和男单决赛的平均收视率是170万和210万;2023年,由于本土选手高芙打进了决赛,女单决赛收视率一度突破340万,男单为280万。到了2024年,数字出现大幅下滑,男单决赛的平均收视仅170万,女单决赛更是跌到160万,比高芙夺冠时锐减一半。
通过把恋爱真人秀节目融进观赛体验里,美网可以创造新的入口。USTA发言人也毫不避讳他们的目标:「我们希望吸引一个全新观众群体,在网球、流行文化和娱乐的交叉点与他们相遇。」
而在美国的文化语境里,恋爱真人秀节目早已经是主流文化之一。
《恋爱岛》《单身汉》这类节目长期霸榜流媒体平台,画像也符合美网追求的年轻观众画像。前几天,《爱情岛》第七季大结局播出,成为当周美国最受欢迎的流媒体节目,尼尔森数据显示超过50%的观众为35岁以下的成年人。
图源:Peacock
USTA社媒负责人乔纳森·齐珀表示,这次去做恋爱真人秀背后的逻辑和目的,是让那些从来不看网球,甚至对体育没兴趣的人,也能通过场外故事进入美网:「我们瞄准的是21-44岁之间的群体。」
再加上美网本身就是名流聚集的场合,看比赛之外,看明星、找同框早就是传统,场景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此外,商业永远是驱动力之一。赞助了《Game, Set, Matchmaker》的杜贝尔龙舌兰和酩悦香槟,几乎贯穿在所有场景里。相比单纯的广告曝光,恋爱真人秀这类内容带来社交话题和叙事。对美网来说,这是一次拉新、变现并行的尝试。
虽说这种想法背后有一套逻辑支撑,但从执行层面看,最终做出来的节目并不尽如人意。
无论是嘉宾之间的互动、化学反应、还是整体的内容编排,只能说是一个套皮且低级的美网宣传片,并不是大满贯级别赛事该有的水准。但话又说回来,美网也选了LoveAtUsOpen(爱在美网)这种毫无创意、落后于时代的话题标签来做推广,似乎很多事情又能说通了。
截止发稿,节目已经播出了三期
舆论层面,无论是彼时节目官宣还是播出后的反应,许多球迷都觉得这种尝试是在让美网掉价,消解了大满贯的专业性和身份。这种争论也揭示了一个问题:
体育的娱乐化,到底该在哪里画线?
一方面,被作为标杆的超级碗中场秀、NBA的全明星周末,或者是让F1起势的《极速求生》…....虽然也是体育娱乐化的产物,但它们与赛事核心并不冲突,甚至强化了这些赛事的故事和体验。而恋爱真人秀这种形式,则直接冲撞了网球的传统气质,观感上的割裂几乎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对于美网的尝试,也不乏支持者。有不少声音表示,在短视频的冲击下,传统体育靠纯竞技已经很难维持影响力,所有赛事需要找到新突破口,美网搞恋爱真人秀不过是一次试水,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球迷就够了。
到头来,体育娱乐化的问题在于边界:赛事既不能一直保持「原教旨主义」,但破圈拉新也得建立在不牺牲核心粉丝和赛事价值的基础上。毕竟,真正花钱的仍是核心观众。

- 体育战报 | 丁宁,已任北京先农坛体校校长
- 体育战报 | 齐心协力创佳绩!中国青年队四金四铜收官世青赛
- 体育战报 | 丹麦公开赛国羽一金三银,“凤凰”三连冠
- 体育战报 | 尘封八年,22岁韩国选手黄宣优打破孙杨2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
- 体育战报 | 朱婷今日启程回国,将随河南队参加全运会排球比赛
- 体育战报 | 2025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高校联盟系列赛暨杨浦区高校联盟系列赛乒乓球比赛圆满落幕
- 体育战报 | 辛纳与网球六王赛600万奖金合影,平均每分钟入账3万美元
- 体育战报 | 外卡选手王曦雨20淘汰琼斯,收获广州网球公开赛开门红
- 体育战报 | 为一场球赴一座城,国际体育赛事成为文旅经济新引擎
- 体育战报 | 群众单排轮滑球全运首秀广东队收获一金一铜

- 欧冠 | 欧冠:哥本哈根状态有限,多特蒙德抢分无忧哥本哈根VS多特蒙德
- 欧冠 | PSG内部人士:我们会给登贝莱时间找状态,不期待他立刻爆发
- 欧冠 | 圣吉罗斯新帅:国米是很强,但说到底他们的球员也是肉眼凡胎
- 欧冠 | 180名那不勒斯球迷在埃因霍温被捕,本场欧冠被列为高风险比赛
- 意甲 | 孔蒂:这赛季截然不同,要有雄心去了解那不勒斯在欧冠的位置
- 欧冠 | 欧冠最难!穆里尼奥挑战五大豪门,本菲卡多输两场将出局
- 欧冠 | 20!1379人渔村球队创造奇迹,提前三轮夺冠,下赛季将出征欧冠
- 欧冠 | 米亚尔比总监:三年前没想过打进欧冠,遗憾正赛不能在主场踢
- 欧冠 | 世体:亚马尔即将成为欧冠历史上出战25场比赛最年轻球员
- 中超 | 中超射手榜:莱昂纳多升至第二